国宝“能歌善舞” 文物“萌态可掬”

光明国学 2021-12-06 18:07:10

  为了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文博、考古、媒体和各界利用科技赋能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动起来、萌起来——


国宝“能歌善舞” 文物“萌态可掬”


  薛 君(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王立新(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近一段时间,时隔35年,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的三星堆遗址又“上新”。金面具残片、青铜神树……连拆6个“盲盒”出土的500余件文物再惊天下,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


  在社会各界普遍关注惊喜不断的6个“盲盒”时,“央视节目中青铜大立人是咋扭起来的”“文物可以有多可爱”“三星堆文物大型撞脸现场”等话题接连登上热搜,甚至引发了全国各地的文物大比拼。近年来,让文物活起来渐成社会共识,无论是以央视为代表的各大卫视制作的文物类节目,还是广大网友由文物形态引发的奇思妙想,都在推动着越来越多活起来、动起来、萌起来的文物出圈,推动全社会关注文物、关注文化遗产、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国宝会说话,花式自报家门


  近日,随着三星堆考古发掘的稳步推进,“探秘三星堆”相关话题受到广泛关注,出土于1986年的三星堆博物馆镇馆之宝青铜大立人像也随之“翻红”。


  “我是谁?考古学家们都称我为青铜大立人,那我究竟是谁,这个答案还是留给你们去慢慢解答吧。”在央视一档“探秘三星堆”的栏目中,青铜大立人手舞足蹈来了个自报家门,它从高80厘米的底座上一跃而下,扭动着身躯与主持人一唱一和:“我的气质十分独特,身躯瘦高,手臂和手粗大,很夸张,两只手呈抱握状,与身体的比例极不协调。有的专家认为我的手里握的应该是玉琮,还有的学者猜测我的手里拿着象牙,你们猜呢……”节目一上线就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有人关注让青铜大立人扭起来的运动捕捉技术,有人被动起来的青铜大立人的憨憨形象所吸引,有人由此联想到《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两个可爱的青铜门卫,更多的人则因为这样的趣味性探秘燃起了深入了解青铜大立人以及相关文物的热情。


  2018年,由《如果国宝会说话》掀起的国宝热、文物热一直持续至今,节目中通俗风趣的文案让人回味无穷,因为节目“走红”的一大批国宝也在线上线下不断吸引着观众的围观。节目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文物进行360度无死角全景呈现,不仅让观众感受到空间的拉近,更让观众随着文物一起重返历史现场,感受时间上的穿梭,看见历史。从上古时期的红山玉龙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钟再到魏晋隋唐的唐代仕女图,国宝在活泼文案和科技的助力下不断为观众带来惊喜,深入人心,走进寻常生活。《如果国宝会说话》宣传海报也成为一大亮点,如三星堆青铜人像配文“说我像奥特曼的你别走”,用诙谐的语言既道出了文物的外貌特征,又使其与当下流行文化和网言网语形成互动,让人眼前一亮。还有四神纹玉铺首配文“确认过眼神”,长信宫灯配文“照着你”等都尽显用心,有效推动了文物知识的普及与广泛流传,也为广大网友所纷纷效仿。


  从配文、解说辅助文物自报家门到运用运动捕捉技术、配音等使文物自说自话、轻盈舞动,与其说是科技和观念的进步,不如说是让文物活起来意识的深入人心。让文物说话,实际上是在实现人与文物的对话。


  文物组团出道,萌态深得人心


  三星堆发掘引发新一轮的文物热,网上关于文物的大讨论、大比拼也渐成刷屏之势。“文物有多可爱”“三星堆文物大型撞脸现场”“全国文物大battle”等话题热度不减。媒体宣传力求活泼、接地气,网友自发趣味性“拼盘”时脑洞大开,助力文物组团出道,众多文物以萌态受到了网友的欢迎。


  如在“文物大型撞脸”团中,去年5月发掘的陶猪撞脸愤怒的小猪,出道(土)即成功“破圈”。此外,有网友指出,铜太阳形器神似方向盘,陶三足炊器像极了火锅,铜人头像不仅撞脸奥特曼,还与某明星有几分相像。相关媒体和广大网友通过形似的匹配,使得古文物在当下找到了“知音”,实现了跨越千年的对话,让人心动于文物的可爱,惊叹于古人的智慧。


f44d30758a5921e982f14b.jpg

出土文物陶猪(上)撞脸愤怒的小猪(下),网友直呼“可爱”。资料图片


  随着三星堆文物不断“上新”,人们发现中国多地有与之相似的同款,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同时,也引发了“全国文物大battle”。3月底,四川日报在其官微发起挑战,派出首批出战队员:金面具、方尊、陶三足炊器、陶猪,引发河南日报、江西日报、北京日报等友好应战。如河南日报推出妇好鸮尊,并配文“最强女战神出征,谁来接招?”山西媒体则组团推出鸟尊、鸮卣等重量级文物。随着四川日报掀起第二轮比拼,更多的地方媒体也开始以组图、动图形式积极参与进来。网络上俨然引发了一场各地文物间的盛大赛事,如选秀般集中亮相,各自展现形貌与才艺,文化与内涵,凭实力出圈。在此过程中,各地媒体以及各地博物馆紧跟热点话题,创新思路打造国宝天团,使古老文物借新技术、新媒体之力在年轻网友心中获得一席之地。


  此外,“三星堆文物唱电音”让人直呼“又酷又帅”;“我们玩的都是老祖宗剩下的”让人感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网传‘不正经’文物”则拉近了年轻网友与厚重文物之间的距离。这些由媒体创新编排或网友自发拼接的“文物团体”看似不那么严肃庄重,但以萌态深得人心,不失为让文物活起来、火起来的有益尝试。


  古人穿越千年,讲述传奇故事


  伴随着贾湖骨笛的声响,镜头由远及近,一排唐宫女陶俑褪去“陶衣”,如同从千年睡梦中醒来,穿梭于河南博物院,开启了一场“元宵奇妙夜”。这是河南卫视继《唐宫夜宴》之后推出的又一爆款,“河南博物院元宵奇妙夜”。


  节目中,从《唐宫夜宴》走红的“唐宫小姐姐”,再度从唐朝盛世穿越而来,手中像拿着魔法棒,所到之处,点哪里哪里就活起来,她们从古人的视角见证着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诠释。“唐宫小姐姐”来到河南洛阳的应天门,带观众感受大唐盛世的华美景象;来到登封观星台,见证数百名华夏儿女武出中华武术的侠义,唱出《龙的传人》的豪气,感知天人合一;走进清明上河图,在《包青天》《夫妻观灯》《五世请缨》等戏曲联唱中品味戏曲经典、致敬边防战士。短短半小时的节目将中华传统文化诸多精华元素一一呈现,让人回味无穷。无论是《唐宫夜宴》的爆红,还是“河南博物院元宵奇妙夜”的精彩接力,两台节目都在向我们展示着中国文物及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和魅力,而且为文物活起来相关节目的制作提供了优质范本。


  除了这两个现象级节目,还有很多文艺精品让人交口称赞。如,去年的一部名画真人番纪录片《此画怎讲》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本片选取14幅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人物画,以“古画活起来”的形式,用画中人物的口吻,结合时事热点,为观众推介名画、普及名画鉴赏知识。以唐代仕女画稀世珍品《捣练图卷》为例,一段活泼热闹的前奏之后,镜头首先以博物馆参观视角呈现全景,并附名画简介,进而拉近镜头,走进画作,画中静止的人物也开始活动胳膊腿,在“传世名画C位之争”的吐槽中把名画背后的故事及其艺术价值等娓娓道来,引人入胜。随着吐槽接近尾声,画中人物由动到静,镜头由近及远,名画全貌再次呈现在人们眼前。画下,一边写着名画基本信息,一边写着“别人的葡萄更甜?那可不一定!”时长虽不及五分钟,却让人看得津津有味,名画传世价值及新编故事让人回味无穷。


  在文物活起来观念的指引下,此类优质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成功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从《国家宝藏》到《典藏里的中国》,从《此画怎讲》到《唐宫夜宴》,无论是今人演绎古人,还是古人沉睡千年,梦醒看今朝,这样的古今互动都促成了文物活起来、火起来,让更多人留恋于文物本身的魅力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历史价值。


来源 光明国学

编辑 刘诗雅

编审 王璐瑶 杨韬